紅衫軍聯絡網 - 公民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紅衫軍聯絡網 - 公民論壇

我們持續關心台灣社會的脈動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轉貼:<<我們的島系列報導>>我們的島》河口危機倒數計時 (new!!)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由由

由由

我們的島》河口危機倒數計時
2008/12/15
【公共電視台/記者李慧宜/採訪、撰稿】

正值枯水期的高屏溪,水量比夏天少了一半以上,可是站在河流出海的地方,還是可以感受到河水裡,隱藏著一種沉靜的力量,放眼望去,河面寬闊、漁船錯落、水鳥飛翔…不過大河的危機,卻也正悄悄發生著,高屏溪在西岸地層累積的地下水,被林園工業區的油污侵占,在東岸海邊堆積的沙灘,受到不明原因大面積侵蝕,高屏溪在走向終點之際,正誠實地向人類提出警示。



(攝影、剪輯/葉鎮中)

如果有一天,你們家的地下水被污染了,魚塭不能再養魚,你該怎麼辦?如果有一天,你們村子旁的海灘消失了,海岸線步步進逼住家,你該怎麼辦?高屏溪出海口兩岸,現在,正同時發生這些警訊,居民的生存危機,也正倒數計時中…


在夜色中、昏黃的燈光下,五、六十個人,手上拿著各種古典樂器,在廟前廣場上,共同練習行進間合奏。這裡,是林園鄉的廣應廟,也是在地居民的信仰中心。長期以來,廣應廟香火鼎盛,一直是人們心裡的依靠。不過,可以安慰人心的神明,卻無法保護林園人的地下水。


高屏溪出海口西岸的聚落,擁有河流長年累積的地下水層,也因此林園養殖漁業興盛,魚塭面積廣達四百多公頃。像森雄阿伯,在林園生活了一輩子。童年,他在高屏溪釣魚抓蝦,十八歲,他在溪畔養魚開魚塭,長久以來,住在河邊的日子,一直很踏實。但是林園工業區出現後,阿伯平靜的生活,開始出現變化。


中油公司設置在林園工業區內的200槽區外,是一道高大的圍牆,剛開始大家根本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後來地下水出了問題,居民才驚覺,原來鄰居就是污染源。地球公民協會的蘇義昌表示,200槽區是中油林園廠製程過程中,保存苯跟甲苯的區域,民國九十年和九十一年,環保署的南區稽查大隊在簡易井中發現,苯與甲苯已經污染地下水。


這樣的結果,第一個受到衝擊的,就是靠地下水養魚的魚塭業者。森雄阿伯說,還沒有污染的時候,居民養魚都很方便,但是後來發現魚莫名奇妙死掉,才知道原來是水出現問題。現在的結果是,森雄阿伯不斷地挖掘新抽水井、換地方取地下水,一個魚塭,竟然有十幾個的抽水井,是林園魚塭的現象。


林園石油化學工業區,面積397公頃,是民國60年代的十大建設之一,也是台灣的石化產業重鎮。走在林園鄉內,無論是漁港、學校,還是街道,到處都可以看到高聳的工廠煙囪。三十年過去,石化業對居民的危害,不只是生理的疾病,更造成心理上的恐懼和自卑。


而在高屏溪東岸的屏東縣新園鄉,還有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新園鄉民吳文育走在海灘上說,以前海岸線很長很平坦,可是現在被侵蝕到後退很多,也變得很陡峭,落差將近十公尺,甚至影響到當地漁民的魚塭邊坡。



(攝影、剪輯/葉鎮中)

在高屏溪出海口的東岸,是屏東縣新園鄉的鹽埔村和共和村。近十年來,這裡的海岸出現嚴重後退現象,有將近兩百公尺的海灘,被海浪沖刷消失。而海岸線後退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具體答案。但是一般來說,早期的原因,是高屏溪過度採砂所致,近期到了民國96年,政府興建鹽埔漁港長堤,造成海流反射波流,加速掏空高屏溪的河口海岸。


在這片海灘旁,有一座小廟─三龍祠,是吳進財老先生一手打理出來的聚會中心。小廟雖小,可是人情味卻特別濃厚,來到這裡,村民可以遠望出海的親人,也可以天南地北閒聊庄頭大小事。


二十年前,吳老先生親手種下榕樹,當年的樹苗,如今是三龍祠的保護傘。陽光從樹葉縫隙裡透出來,高屏溪海口的水波流轉,有如時光的腳步,記載著人跟水的親密關係,可是,現在的三龍祠,卻可能也保不住了。


根據第七河川局的規劃,未來將興建兩到三座淺堤,減緩海浪作用力。只是這個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河海交界處,屬於環境敏感區,變動因素太多,根本不是人為力量可以解決。


站在高屏溪堤防上,遠方是大武山、近處是雙園大橋,眼前的這片水域,是生態最豐富,但也是受創最深的出海口。河流反映人心!林園這一邊,地下水出問題,新園那一邊,沙灘不見了,高屏溪兩岸的居民,失去了健康安全的環境條件,和生活在水邊的簡單幸福。


側記
地下水層被污染,沒有人出面解決,拖延到現在,荒廢的魚塭越來越多,村子的居民越來越少。海岸線不斷往後退,預計明年興建的淺堤,可以稍微減緩海沙流失,可是最終的辦法,是海潮和河水必須達到平衡。高屏溪出海口,是河水與海水交會、淡水與鹹水交融的敏感區,在這個象徵和解的地方,卻出現了人為造成的失控狀況,也許我們無法馬上解決,可是卻應該要重新思考,該如何阻止情況繼續惡化,讓人與河流之間的和解,也可以在這個時候邁出第一步。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484集「南方河口敘事」。本集將於12月15日週一晚間22:00~23:00播出,12月20日早上10:00~11:00重播。


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

★南方河口敘事
該怎麼樣,才能把一條河流的故事說完?而在長流故事裡,我們人類又正在扮演什麼角色?南台灣的高屏溪,是全島年逕流量最大、流域最廣的河流,千萬年來,她一點一滴地堆積出南方的沖積平原,建立起農業發展的基礎環境,而在奔向大海的同時,她更為河口、海濱的人們,帶來無限的資源與夢想。可是,現在的高屏溪,過得好嗎?水岸上的人們,生活是否依然快樂?我們想去海口看一看!


★河口危機倒數計時
正值枯水期的高屏溪,水量比夏天少了一半以上,可是站在河流出海的地方,還是可以感受到河水裡,隱藏著一種沉靜的力量,放眼望去,河面寬闊、漁船錯落、水鳥飛翔…不過大河的危機,卻也正悄悄發生著,高屏溪在西岸地層累積的地下水,被林園工業區的油污侵占,在東岸海邊堆積的沙灘,受到不明原因大面積侵蝕,高屏溪在走向終點之際,正誠實地向人類提出警示。


★2008環境紀錄短片--多仔坪之歌
幾年前的海島旅遊勝地「小琉球」,歷經觀光泡沫化之後,這兩年又喚回了觀光客的目光。湧進的遊客人潮,讓業者看到了商機,民宿從個位數增加到近三十間。吸引遊客的,是時下盛行的「生態旅遊-潮間帶探索」。民宿、硬體建築容易興建,然而民間與政府是否有足夠的配套措施、完善的解說員訓練、清楚的生態告示牌…等,準備好迎接觀光帶來的利益,同時也能保護這片珍貴的潮間帶、不會被過度消費,最終導致失去這片生態資源?


【公共電視台】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27189

2轉貼:<<我們的島系列報導>>我們的島》河口危機倒數計時 (new!!) Empty 我們的島》東山這六年 周一 12月 22, 2008 9:59 am

由由

由由

我們的島》東山這六年
2008/12/22
【公共電視台/記者林燕如/採訪、撰稿】

隨著小巴一直開,我們繞過一圈又一圈的山路,往山的深處走去,兩岸的風光漸漸改變,柳丁園冒了出來,從山頂、山谷、道路兩旁,到處都可以看見柳丁,我看著四周的風光,心裡想著,這裡真是個世外桃源。村長說,居住在這的村民,大多是親戚關係,世代栽種龍眼跟柳丁,一直都過著純樸的農耕生活。不料,九十年通過環評設立的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卻在這安靜的山村生活裡,投下一枚炸彈,村民從九十一年開始抗爭,到現在已經走過六年時光,現況究竟如何?


繞過一圈又一圈的山路,我們來到了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嶺南村是鄰近烏山頭水庫的偏遠村莊,村民大多種植龍眼和柳丁,世世代代安穩的在這裡居住了數百年。



(攝影、剪輯/張光宗)

但是現在,一座是佔地九公頃的永揚掩埋場,一座是佔地十八公頃的南盛隆掩埋場,這樣的消息,讓當地居民人心惶惶。


嶺南村原屬急水溪的水源保護區,2001年時突然解編,同時間,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也通過環評,場址就設立在急水溪的上游處,計畫容納一般的家庭廢棄物之外,還有灰渣、礦渣等等,村民來到現場後,發現只有覆蓋一層防水布,感到憂心不已。


由於急水溪是當地灌溉的水源,村民擔心掩埋場當鄰居的話,滲出的汙水有可能會沿著烏山頭向斜的特殊地形汙染到急水溪,當地果園的灌溉都仰賴這條溪流,一旦產生危機,將會毒害當地農作物。況且現在正是柳丁豐收的時候,每棵果樹上都掛滿黃澄澄的柳丁,等著銷往各地。


為了世居三百年的家鄉,村民們不得不走上街頭抗議,他們組成東山環境保護自救會,決心守護家園。最終目的希望能夠撤銷掩埋場的設立,讓他們能夠繼續安心生活下去。其實在嶺南村設立廢棄物掩埋場,不只是威脅到嶺南村民的生計,還影響到大台南地區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因為永揚的場址距離烏山頭水庫集水區距離不到一公里,污水非常有可能順著地形流到烏山頭水庫的集水區,注入烏山頭水庫。


為了找出永揚掩埋場可能危及到烏山頭水庫的證據,村民像是偵探一樣,分析航照圖、對照地形圖,努力研究環評報告裡不合理的地方。嶺南村長陳顯茂表示,像是場址位置標錯、半徑1.5公尺內沒有民居等等顯而易見的錯誤,都沒有看出來,甚至連民調的簽名都假造:「民調的簽名根本不是我簽的,是一個娟秀的女性字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陳椒華更嚴正的說,環評委員應該擔負把關者的角色,卻把責任丟給民眾,太不應該!因此東山環境保護自救會決定控告前台南縣縣長陳唐山以及環評委員瀆職。


這是台灣頭一遭控告環評委員的案子,今年七月二十二日台南法院判決無罪,讓村民感到十分無奈,打官司得要花錢,村民把栽種柳丁的錢捐出來。列在牆上的每一筆小額捐款,都是村民愛護鄉土的心意。在村民的長期奮戰下,今年八月二十九日總算傳來好消息,佔地十八公頃的南盛隆掩埋場,已經向內政部撤案,但永揚掩埋場的疑慮尚未釐清。


嶺南村民對掩埋場可能會汙染地下水的不安與疑惑,始終無法得到滿意的答覆,今年十一月四日,台南縣政府對永揚公司所提出的同意設置文件變更申請書(含試運轉計畫書)同意備查後,引起村民群情激憤,因為接下來永揚公司只要通過試運轉核備計畫,就可以正式營運,但對於關鍵點是否會汙染地下水的問題,到現在都還沒有答案。



(攝影、剪輯/張光宗)

為了表達不滿,一群平均年齡超過六十歲的村民們,自發性四人一班,在台南縣府前展開24小時的靜坐抗議。


台南縣環保局則表示,已經組成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環境影響評估追蹤小組,針對掩埋場是否位於斷層帶和是否會汙染地下水的疑點,邀請專家學者加以討論,並在後續的會議中納入自救會推薦的學者,而追蹤小組幾時能有結論,則要視開會狀況而定。


回到嶺南村,我們從陳家祠堂往下看,零零星星、錯落其中的古老屋宅,時光彷彿在此地停下腳步,這裡對他們來說,不僅是安身立命的去處,也是家族記憶傳承的重要基地。


永揚掩埋場的設立,讓這個寧靜的村落激起波濤,村民的環境意識覺醒,大家拼命相守,只為了留給後代子孫一塊乾淨的土地。村長也希望藉著這次凝聚起來的力量,進一步帶動社區,創造無毒的有機家園。


十二月十九日抗議天數到達四十天後,嶺南村民決定暫時離開縣府。但村民心裡都還在等待答案,不管答案如何,這一次的經驗都點燃了他們為家鄉土地捍衛的決心,奮戰到底!


●側記
意外地,失業潮竟也造成一波的返鄉潮。這波不景氣,讓村子裡開始出現年輕人的身影,因為在農村裡只要肯親近土地,土地自然都會回報,可以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開銷也不會像在都會區,樣樣都要錢。年輕人回來故鄉,也讓村子開始有了小孩的笑聲,看著孩童童稚的臉龐,村民知道這是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不挺身而出,傷害到的就是下一代,在他們小小的願望裡,只希望將來這塊土地可以世代相傳下去,讓後代子孫過著安全無虞的生活。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485集「東山這六年」。本集將於12月22日週一晚間22:00~23:00播出,12月27日早上10:00~11:00重播。


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

★東山這六年
隨著小巴一直開,我們繞過一圈又一圈的山路,往山的深處走去,兩岸的風光漸漸改變,柳丁園冒了出來,從山頂、山谷、道路兩旁,到處都可以看見柳丁,我看著四周的風光,心裡想著,這裡真是個世外桃源。村長說,居住在這的村民,大多是親戚關係,世代栽種龍眼跟柳丁,一直都過著純樸的農耕生活。不料,九十年通過環評設立的永揚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卻在這安靜的山村生活裡,投下一枚炸彈,村民從九十一年開始抗爭,到現在已經走過六年時光,現況究竟如何?


★城市綠洲夢
俯瞰高雄,就像縮小的模型,高高的煙囪排出濃濃的塵煙,空氣中漫布著灰色微粒,眼前這渾沌的現實,需要一個夢幻轉變。一個城市綠洲的夢想,開始發光。


★環境紀錄短片-流浪邊緣
近年來,島上的環境生態問題,漸漸演變成為檯面上的重要議題,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重視環保,也越來越流行環保,當我們關注到島上的生態被破壞了,環境被污染了,除了這些有形的汙染破壞之外,是否也同時注意到,所有問題根源的無形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問題、噪音問題…哪一個跟人們無關?什麼汙染不是人們自己造成的?其實受到汙染最嚴重的不是環境而是人心,我們的島上有好多好多流浪狗,而你的心是否也在流浪?


【公共電視台】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27285

3轉貼:<<我們的島系列報導>>我們的島》河口危機倒數計時 (new!!) Empty 我們的島》城市綠洲夢 周一 12月 22, 2008 10:00 am

由由

由由

我們的島》城市綠洲夢
2008/12/22
【公共電視台/記者陳佳利/採訪、撰稿】

俯瞰高雄,就像縮小的模型,高高的煙囪排出濃濃的塵煙,空氣中漫布著灰色微粒,眼前這渾沌的現實,需要一個夢幻轉變。一個城市綠洲的夢想,開始發光。


曾經,左營是台灣菱角的重要產地,民國七十年以前,這裡是最容易發現菱角鳥─水雉的地方,但是隨著土地利用方式改變,許多埤塘被填平了,左營,失去了原來的面貌,水雉,也跟著消失不見。


2002年,有一群人,希望能讓水雉返回家鄉,在10公頃大的左營一號公園預定地上,發起革命,運用簡單的工法營造人工溼地,打造出深淺不同的水池,針對不同鳥兒的需求仔細推敲。


為了吸引水雉,細心的種下菱角、睡蓮等浮葉植物,於是,草澤、樹澤、人工溪流、蝴蝶花廊,一般公園不會有的面貌,就在志工一點一滴的努力中,逐漸成形。



(攝影、剪輯/陳忠峰)

在水塘的浮葉植物間,有著超級大腳丫的鳥兒穿梭覓食,那是被列為珍稀保育類的水雉。


2004年底,水雉家族回到洲仔濕地,並配對成功,還在2005年的夏天順利產下四隻小寶寶,洲仔溼地真的讓牠們順利回家了。


另一個水池裡,像艘小船的鴛鴦,揚起優雅的帆羽在水面滑行,志工們建構適合鴛鴦的棲地與人工巢箱,開啟在平地進行鴛鴦保育的新頁。


豐富的鳥況之外,還有一條種滿蜜源植物的蝴蝶花廊,志工在這裡進行蝴蝶復育,希望台灣蝴蝶王國的美名能繼續下去。


洲仔溼地維繫著許多生命,而它本身也像個生命體,不斷的改變著,志工們實施各項監測,確切掌握溼地脈動。


穿著沼澤衣,帶著篩子與收集罐,在深淺不同的水域間移動,台灣溼盟的理事長翁義聰,多年來,持續研究螺貝類,從水中生物的變化,來檢驗水質。


前三年,洲仔溼地的營造期,採取封閉式管理,並不對外該放,在環境逐漸穩定後,開始加入解說服務,讓民眾有機會了解洲仔溼地的點滴,但是為了盡量降低人為干擾,每個月只對外開放兩天,由志工帶領遊客進行生態導覽。


步道旁,灑落的陽光,在花朵上搖映閃亮,這一刻的美好,交織在志工心上。


洲仔溼地因為他們而誕生,他們的雙頰,也因為沉浸在付出的幸福裡,染上了溫暖的粉紅色。


歷經六年的努力,夢想的種子終於落地生根,現在他們有個更大的夢想,希望串聯現有的水域,打造高雄市生態廊道,留住更多水,種出更多綠意,讓這個城市的綠洲夢,以洲仔溼地為起點,隨風遠揚,飄向遠方。


在洲仔溼地北邊的半屏山,早年是高雄開採水泥礦的重要據點之一,發生過多次走山和土石流災害,為了減緩災害發生,闢建了五個沉砂池。到了1997年,高雄市政府明令停止採礦,原以為土地可以休養生息,沒想到卻引發另一場悲劇。


大自然沒有忽略這個三不管地帶,原本了無生機的沉砂池,在多年之後,逐漸有生命進駐,志工發現,在洲仔溼地棲息的鳥類會飛來停棲,把這裡當成副棲地。環保團體因此也向高雄市政府建議,利用遺留的沉沙池作為基礎,開創水泥礦區更新為溼地公園的首例,由台灣濕盟認養管理,要讓受傷的土地,因為人的關注變美麗。


十一月底,由一群高雄附近的大學生所組成的志工隊伍,來到半屏湖畔幫忙,把環湖步道兩旁的枯樹枝收集整理,準備曬乾後再利用。


兩年前,高雄市政府開始闢建公園,目前已經完成南側木棧道和觀景平台,再加上志工們細心的整理,步道兩旁濃密的樹冠輕鬆擋去炙熱陽光,放眼望去滿是綠意,一改當年採礦時的灰白荒無,半屏湖溼地公園的夢想,開始長出新芽。


在半屏湖以北的援中港溼地,前身是漁塭,這裡原本是海軍二代軍艦港的計畫預定地,在土地重劃之後,軍方捐出50公頃給高雄市政府,當中的20公頃用作北高雄污水處理廠的用地,其餘的土地,在環保團體極力爭取下,闢建為補償型的溼地,未來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放流水,將會經過溼地淨化,再排入一旁的典寶溪。



(攝影、剪輯/陳忠峰)

援中港溼地面積將近30公頃,是整個高雄溼地廊道中最大、也是唯一臨海的溼地,水源與海水同步漲退潮,魚類資源豐富,因而這裡的志工培訓,與其他溼地不太相同。


溫柔的海風中,就在大樹下的自然教室,今天有一堂認識魚類的課程。從認識魚類到資源調查,都是功課。志工還必須學會使用八卦網,把魚兒暫時請出來,建立生態資源的基礎資料。


另外,也請當地漁民幫忙架起漁網,捕捉在不同深度活動的魚。另外志工們配合潮汐,在水匣門外面,放置了一種特殊的網子,做螃蟹調查。入冬以來第一波寒流,讓濱海的援中港陷入淒風苦雨,不過志工的熱情並沒有被澆息。


從洲仔、半屏湖到援中港,不同的濕地上有著共同的生態夢。志工們在溼地裡進行著微不足道的工作,犧牲假期,奉獻心力,建構生態廊道的願景,讓被工業環繞的高雄,擺脫單調的灰黑,在水泥叢林裡,依舊能保有繽紛的藍、綠、黃、紅。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485集「東山這六年」。本集將於12月22日週一晚間22:00~23:00播出,12月27日早上10:00~11:00重播。

4轉貼:<<我們的島系列報導>>我們的島》河口危機倒數計時 (new!!) Empty 我們的島》流浪邊緣 周一 12月 22, 2008 10:00 am

由由

由由

我們的島》流浪邊緣
2008/12/22
【公共電視台/製作團隊/王別丘】

近年來,島上的環境生態問題,漸漸演變成為檯面上的重要議題,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重視環保,也越來越流行環保,當我們關注到島上的生態被破壞了,環境被污染了,除了這些有形的汙染破壞之外,是否也同時注意到,所有問題根源的無形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問題、噪音問題…哪一個跟人們無關?什麼汙染不是人們自己造成的?其實受到汙染最嚴重的不是環境而是人心,我們的島上有好多好多流浪狗,而你的心是否也在流浪?


寵物商店、寵物醫院、寵物學校、寵物餐廳、寵物主題的電影,充斥著我們的島,家庭中也多的是狗兒子、狗寶貝。台灣寵物市場產值高達200億元的商機,看起來在我們的島,狗狗的生活應該是過得相當愜意幸福。但事實上,我們還是隨處可見狗狗在流浪,在熱鬧繁榮的街頭上流浪、在我們美麗的寶島上流浪,一波波寵物飼養熱潮,接下來就是一批批被棄養的犬隻,狗狗被人類拋棄而流浪,拋棄狗狗、藐視生命的人心,是不是也在流浪?





流浪狗不只是動物保護問題,更是社會環境問題、生命教育問題,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讓我們的流浪狗源源不絕?是什麼樣的教育,讓台灣人們輕易的丟棄生命?流浪狗造成我們島上的環境問題,也反映了島上人心的問題,狗狗在流浪,人的心又何嘗不也是在流浪……


當島上的人們對於隨處亂竄的流浪狗習以為常,或者視若無睹的時候,我們島上的政府單位,如何處理流浪狗所造成的環境問題?民間團體如何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流浪潮?而一直被認為流浪在網路虛擬世界裡的年輕人,又是怎樣默默地為我們的島努力付出?





有一群又一群有愛心,且富行動力的年輕人,不分寒暑假期,無論烈日或大雨,長期自發性的出錢出力地為流浪狗服務,他們放棄選擇參加娛樂性社團,沒有沉溺在聲光娛樂當中,沒有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迷失自我,不圖什麼的默默付出。


這樣的青年行動者或許可以提供處在流浪邊緣的我們,一個很好的反省機會,或許現代社會的誘惑真的很多,處在這個大染缸裡很難完全不受影響,但是年輕人除了玩樂,真的也可以很有想法、很有作為。


「流浪邊緣」希望能喚起更多我們島上流浪的心,正視流浪狗帶來的各種問題,並且對症下藥,逐步地解決流浪狗的問題。「用認養替代購買,以結紮代替撲殺」,當越來越少狗狗在流浪的時候,不只是島上的環境問題獲得了改善,更代表著我們島上,流浪邊緣的人們的心漸漸遠離了流浪……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485集「東山這六年」。本集將於12月22日週一晚間22:00~23:00播出,12月27日早上10:00~11:00重播。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27283

5轉貼:<<我們的島系列報導>>我們的島》河口危機倒數計時 (new!!) Empty 我們的島》搶救雙溪實錄 周一 1月 05, 2009 3:11 pm

由由

由由

我們的島》搶救雙溪實錄
2009/01/05
【公共電視台/採訪撰稿/張岱屏】

溪河流經台北縣貢寮鄉雙溪鄉,是北台灣第四大河川,也是大台北地區少數不受污染、依然保留原始河岸的河流。往溪裡仔細瞧,你會發現鱸鰻、日本禿頭鯊、台灣石賓、毛蟹等回游性魚類的蹤跡。往兩岸望去,只見野薑花沿著溪流綻放,為雙溪河點綴著素雅的淡妝。



(攝影/陳志昌)

現在,原本自然的河岸,一點點被石籠與水泥堤防佔據,治水工程在雙溪沿岸如火如荼進行。之所以會急著整治雙溪河,主要是因為近十年來象神、納莉、納坦颱風接二連三重創雙溪與貢寮,捲走財產,甚至奪走多位村民的性命。


民國九十四年,政府提出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預計在民國102年之前,分三期整治全台270條縣市管河川與區域排水,總經費高達1160億,其中雙溪河的整治預估近十億。2007年中,雙溪河整治工程正式動工。


堤防是解決淹水問題的唯一方式嗎?我們與當地居民從出海口溯溪而上,一一探索雙溪河氾濫的原因。雙溪出海口南岸是著名的福隆沙灘,居民指出,這幾年因為工程的關係,導致沙量減少、沙灘變薄,每逢颱風大潮,海水更容易倒灌進貢寮市街。繼續往上走到田寮洋溼地,這裡是雙溪河賞鳥的絕佳地點,這片溼地本來是天然的滯洪池,保護下游村落不受威脅,因為北迴鐵路穿越,滯洪的功能被破壞。


民國六十年代,北迴鐵路拓寬工程導致洪泛平原被切割,到了民國八十年代,十二米寬的基福公路橫越河道,河水通路縮減,雙溪河也失去自由伸展的空間。在雙溪上游的九份坑溪,河水的出路被鐵路涵洞檔住,每遇豪雨,附近的馬路就成了新河道,沿著公路傾洩而下。各種交通設施延著溪流而行,像是為河川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緊箍咒,這些工程平常沒有人注意,卻是造成災難的元兇。


除了鐵公路的夾擊外,雙溪河也遭到公家與私人的步步進逼。牡丹溪與坪林溪匯流處是雙溪鄉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淹水災情最慘重的區域。居民林曾文彥指出,鄉公所長期以來睜隻眼閉隻眼,讓民宅越建越逼近河床,侵占原有的河川地。而雙溪高中往河岸擴張,加高堤岸,闢建漆彈場,也是影響水流的重要因素。在河水不斷的衝擊下,雙溪高中的邊坡已經崩塌,斷裂的路基不禁讓人擔憂,下一次洪水來臨時,河川會不會把被占用的土地一口氣討回去?


雙溪上游的山區位於東北季風的迎風面,是台灣雨量最多的地方,又稱為雨極。在早期,豐沛的雨水滋養著無數梯田,對農民來說,水是老天贈與最珍貴的禮物,代表著一年的豐收。如今梯田荒蕪,雨水竟成為一種負擔。


在平林溪河畔經營農場的莊豪雄擔心,現在的整治方式只是把雙溪河當成另一條基隆河,忽略了雙溪是一個農業鄉鎮,把水圍堵在堤防外,只會讓農業更加萎縮。繼續往上游前進,這裡是雙溪鄉的支流—牡丹溪,原本以為可以見到清澈的野溪,沒想到卻是像水泥階梯一樣三面光的河床。河川水溝化加上上千甲的梯田消失,讓雙溪河上游失去天然蓄水的能力,也是導致近年來淹水加劇的原因。


世居在雙溪河畔的居民,從小看著雙溪河改變,他們非常清楚雙溪河的問題在哪裡,什麼是造成淹水的真正原因。但是規劃單位似乎沒有聽見居民的聲音,直到整治工程開始動工,居民才驚覺這樣做有問題。為了反對興建堤防與抽水站,當地居民發起連署,他們認為河川整治不是加高堤防就好,應該是要根本解決造成淹水的原因。2008年12月5日的地方說明會上,居民紛紛站出來告訴規劃單位,他們不要現在的整治方式!


地方的壓力越來越大。2008年12月23日,台北縣政府水利局的規劃人員到現場勘查。一聽到政府單位要來,雙溪鄉三、四十位阿公阿媽一早冒著綿綿細雨聚集在橋頭,他們希望滿腹的焦急跟擔憂,整治河川的規劃人員能夠聽見。


已經隨子女搬去羅東的阿公呂凱成聽說有官員要來,清晨六點就搭車趕回雙溪。眼看自己的田地變成堤防用地、深潭被填平,他說寧願不要政府的徵收費用,自己的田被淹掉沒關係,但是堤防不能這樣做,會產生更大的災害。在雙溪支流丁子蘭溪附近,原本的洪泛區現在蓋了水泥堤防兼腳踏車道,讓原本的河川更為窄小。住在一旁的居民擔心,暴雨來時,山上的洪水將找不到出路。



(攝影/陳志昌)

2008年12月23日下午,一向主張非工程治水的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來到雙溪視察,規劃單位坦承,目前以50年的洪水頻率所做的防洪規劃,根本檔不住納莉或納坦這樣的天災。在居民輪番陳情之後,李鴻源最後做出裁示,檢討目前雙溪河的治理計畫,在半年內重新提出一個兼顧當地居民意見的規劃案。


歷經一年的努力,雙溪居民終於力挽狂瀾,憑藉著自己的力量與對當地豐富的知識,成功地扭轉了雙溪河的命運。未來雙溪河將流向何方,就要看治水的官員們怎麼做了。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487集「搶救雙溪實錄」。本集將於1月5日週一晚間22:00~23:00播出,1月10日早上10:00~11:00重播。


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

★搶救雙溪實錄
雙溪河流經台北縣貢寮鄉雙溪鄉,是北台灣第四大河川,也是大台北地區少數不受污染、依然保留原始河岸的河流。往溪裡仔細瞧,你會發現鱸鰻、日本禿頭鯊、台灣石賓、毛蟹等回游性魚類的蹤跡。往兩岸望去,只見野薑花沿著溪流綻放,為雙溪河點綴著素雅的淡妝。


★毒氣大發
2008年12月,高雄大發工業區發生毒氣外洩事件,當地國中小的師生,大約有85人送醫,造成大寮鄉居民的集體恐慌,在發生毒氣外洩事件之後,我們的島來到事發現場,當地居民對記者所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終於發生了!」為什麼住在工業區旁邊的民眾,會有這樣的反應?他們生活中如影隨形的害怕又是什麼?更誇張的是,從12月1日發生第一次污染事件開始,一個月來竟然連續發生了四次毒氣外洩,最後連家長都不敢讓學生到學校上學了,但是這個影響居民生命安全的污染事件,卻遲遲找不到兇手,也沒有一家工廠承認,居民只能無奈的生活在恐懼之中。


【公共電視台】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27475

6轉貼:<<我們的島系列報導>>我們的島》河口危機倒數計時 (new!!) Empty 我們的島》毒氣大發 周一 1月 05, 2009 3:12 pm

由由

由由

我們的島》毒氣大發
2009/01/05
【公共電視台/採訪撰稿/李慧宜】

2008年12月,高雄大發工業區發生毒氣外洩事件,當地國中小的師生,大約有85人送醫,造成大寮鄉居民的集體恐慌,在發生毒氣外洩事件之後,我們的島來到事發現場,當地居民對記者所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終於發生了!」為什麼住在工業區旁邊的民眾,會有這樣的反應?他們生活中如影隨形的害怕又是什麼?更誇張的是,從12月1日發生第一次污染事件開始,一個月來竟然連續發生了四次毒氣外洩,最後連家長都不敢讓學生到學校上學了,但是這個影響居民生命安全的污染事件,卻遲遲找不到兇手,也沒有一家工廠承認,居民只能無奈的生活在恐懼之中。



(攝影/葉鎮中)

緊急疏散、躲避不明氣體;頭暈、嘔吐;速速送醫。這中毒三部曲,是高雄縣大發工業區旁的居民,在2008年12月,一個月內不斷面臨的危機。從12月1日、12月12日、12月25日到12月29日,大發工業區已經連續發生了四起重大的毒氣外洩事件。直到現在,吸了什麼毒氣沒有人知道。排放的元兇是誰,也沒有確切的答案。


潮寮村,是高雄縣大寮鄉的典型農村,人口數約三千四百人。島嶼南方的冬陽,溫暖了早晨和市集裡的男女老少。


庄頭裡年輕人不多,村民常以腳踏車代步,幫忙帶孫子的老人們,會聚在路邊閒聊。生活在這裡,腳步是輕輕的、心情是舒緩的,沒有什麼要緊事,非馬上解決不可。


可是悠閒的生活中,卻隱藏著一股、延續了三十年的恐懼。因為在潮寮村北邊,隔著一條馬路、一道牆,就是大發工業區。民國六十八年,是台灣工業產值,首度高於農業產值的年代,也是這一年,大發工業區在鄉民的引頸期盼下,正式進入大寮鄉。工業區成立之後,工廠一一進駐,附近聚落住家,雖然時常發現不明氣體,但是因為沒有大礙,大家倒也相安無事。可是村民們萬萬想不到,三十年後,他們的孩子,竟然為此付出代價。


2008年12月1日,大發工業區首度出現不明毒氣,情況之嚴重,讓村民措手不及。短短兩個小時內,潮寮國中、潮寮國小,共有八十多名師生陸續送醫。


嘔吐、頭暈、胸悶,是最明顯的症狀,就醫的孩子,有人甚至在醫院住了十一天。12月12日,毒氣再度外洩,造成四名學生送醫,居民的不滿,終於爆發。12月16日的座談會,來了三百多人,民眾怒火中燒、官員全力安撫。最讓居民無法接受的是,政府速度太慢,兩次都抓不到兇手。受害的學生們,跟著爸爸媽媽一起來參加座談會。家長眉頭深鎖、孩子相互依偎,他們的無奈,全部寫在臉上。



(攝影/葉鎮中)

潮寮國小和潮寮國中,都位在工業區隔壁。這裡的學生,最常出現呼吸系統和眼睛方面的疾病。連續兩年,大寮的空氣污染都勇奪全縣第一,空氣品質指數不合格的天數,遠高於石化產業密集的林園和仁武。接二連三的毒氣外洩,在這個月同時擴及到潮寮地區的國中小學。不明氣體的毒害,沒有預警,也找不到兇手,學校無法專心辦學,家長也開始幫孩子轉學。


潮寮國中一年一班的學生黃美慈,是其中兩次都中毒的學生之一。想起她的經歷,阿嬤跟媽媽都非常捨不得。可是12月25日,竟然又發生第三次的外洩事件,黃美慈三度進醫院,國中小共四十多位師生分批送醫。這次,居民靠自己的力量,循著毒氣找到禍首─大發工業區聯合污水場。


不過,隔天來勘查的中央和地方官員,卻在污水場吵了起來。爭論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呈現制度面的缺乏。誰來監督工業區?監測流程是什麼?檢舉事項誰來負責?種種問題沒有答案。


民眾自力救濟、四處抗議,號召家長學生、罷課施壓,工業區內甚至有十四家化工廠,也被迫暫停三天輸送污水到污水廠,但是,學生依然生活在不安之中。12月26日,高雄地檢署開始偵辦此案,未來也將約談可疑廠商。大發工業區內的聯合污水場,以及區內十四家化工廠,都是檢察官蒐證的目標。


不明氣體的外洩,好像不會停止,12月29日下午和晚上,毒氣四度出現,又有四名學生、兩名老師送醫。潮寮地區的居民,到底該怎麼辦?


2008年元旦前,高雄縣教育處緊急決議,為了兩校師生安危,1月5日起,兩校師生必須移校上課。可是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誰來保障?工業區歸經濟部工業局管轄,長期沒有監測預警機制。環保署未盡職責,疏於推動監測機制建立法源,而高雄縣環保局,也沒有為縣民,積極監督工業區運作。各級政府部門的漠視,造成了今天的結果。這個時候居民只能暗暗擔心,因為他們並不知道,下一次毒氣,什麼時候會再出現?


●側記
毒氣外洩的恐懼,是生活在大發工業區附近的居民,揮之不去的惡夢,到現在,受害的師生,都還不知道自己吸進去的毒氣是什麼?他們只好靠大量的喝水、喝牛奶,希望用這種方法,來加速排出體內的毒素。住在工業區旁邊已經30年了,居民正等著看政府,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建立一套監測和預警的機制。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487集「搶救雙溪實錄」。本集將於1月5日週一晚間22:00~23:00播出,1月10日早上10:00~11:00重播。


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

★搶救雙溪實錄
雙溪河流經台北縣貢寮鄉雙溪鄉,是北台灣第四大河川,也是大台北地區少數不受污染、依然保留原始河岸的河流。往溪裡仔細瞧,你會發現鱸鰻、日本禿頭鯊、台灣石賓、毛蟹等回游性魚類的蹤跡。往兩岸望去,只見野薑花沿著溪流綻放,為雙溪河點綴著素雅的淡妝。


★毒氣大發
2008年12月,高雄大發工業區發生毒氣外洩事件,當地國中小的師生,大約有85人送醫,造成大寮鄉居民的集體恐慌,在發生毒氣外洩事件之後,我們的島來到事發現場,當地居民對記者所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終於發生了!」為什麼住在工業區旁邊的民眾,會有這樣的反應?他們生活中如影隨形的害怕又是什麼?更誇張的是,從12月1日發生第一次污染事件開始,一個月來竟然連續發生了四次毒氣外洩,最後連家長都不敢讓學生到學校上學了,但是這個影響居民生命安全的污染事件,卻遲遲找不到兇手,也沒有一家工廠承認,居民只能無奈的生活在恐懼之中。


【公共電視台】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27474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